星系與宇宙 天文愛好者 天文機構 天文發(fā)展動態(tài) 天文圖片薈萃 美麗的星空 恒星與銀河系 太陽與太陽系 人類的家園--地球
冥王星 海王星 天王星 土星 木星 火星 地球 金星 水星 太陽
彗星
小行星
流星

在天文學中用的"慧星"符號         彗  星      p_n.gif (27188 bytes)下一頁

  公元1066年,諾曼人入侵英國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歸。當時,人們懷有復雜的心情,注視著夜空中這顆拖著長尾巴的古怪天體,認為是上帝給予的一種戰(zhàn)爭警告和預示。后來,諾曼人征服了英國,諾曼統(tǒng)帥的妻子把當時哈雷彗星回歸的景象繡在一塊掛毯上以示紀念。中國民間把彗星貶稱為“掃帚星”、“災星”。像這種把彗星的出現和人間的戰(zhàn)爭、饑荒、洪水、瘟疫等災難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歷史上有很多。

科胡特克(Kohoutek)彗星 哈雷彗星

  彗星是在扁長軌道(極少數在近圓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云霧狀小天體。

Hyakutake彗星 Giacobini-Zinner彗星

    彗星的軌道有橢圓、拋物線、雙曲線三種。橢圓軌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兩種軌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為短周期彗星和長周期彗星。一般彗星由彗頭和彗尾組成。彗頭包括彗核和彗發(fā)兩部分,有的還有彗云。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發(fā)、彗尾等結構。我國古代對于彗星的形態(tài)已很有研究,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書上就畫有29幅彗星圖。在晉書“天文志”上清楚地說明彗星不會發(fā)光,系因反射太陽光而為我們所見,且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陽。彗星的體形龐大,但其質量卻小得可憐,就連大彗星的質量也不到地球的萬分之一。由于彗星是由冰凍著的各種雜質、塵埃組成的,在遠離太陽時,它只是個云霧狀的小斑點;而在靠近太陽時,因凝固體的蒸發(fā)、氣化、膨脹、噴發(fā),它就產生了彗尾。彗尾體積極大,可長達上億千米。它形狀各異,有的還不止一條,一般總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陽彗尾就越長。宇宙中彗星的數量極大,但目前觀測到的僅約有1600顆。


* 軌道、結構和起源 * 著名的彗星( 哈雷彗星 、比拉彗星

“蘇梅克-利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