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陰霾、寒冷的冬天后,春姑娘終于回來了。白天開始變長,氣溫也日漸回升。對自然界的生物來說,這是它們生長、繁殖的好時機、藻類、浮萍類和其他小巧的植物需要的養(yǎng)分較少,因而它們首先展露頭腳。在河塘周圍和沼澤地帶,鳶尾屬植物、蘆葦等也漸漸冒出了新芽。
當春天和煦的陽光照在水面時,水下動物就變得活躍起來。有些動物甚至從池塘底部的水草中鉆了出來,身子搖曳著游向水面。這是一個新的開端。青蛙、蟾蜍和蠑螈開始追逐嬉戲、交配和產卵。它們的小生靈在溫水中破殼而出,開始享受池塘為它們準備好的舒適家園!隨著水溫的不斷升高,冷血動物也開始四處游動。池塘的河塘是新生蝸牛、昆蟲、兩棲動物和其他新生動物的理想樂園。
池塘周圍動物種類的多寡是以植物為基礎的。只有植物長得好,才能為水下動物提供食物和舒適的家。植物的生長情況受陽光的影響。夏天陽光充裕。綠色植物吸收陽光后,把體內的光能轉變?yōu)榛瘜W能––這個過程稱為光合作用。經過光合作用,食草動物吃掉植物后,就吸收了這些化學能。而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吞食后,這些化學能又轉移到了食肉動物的體內。通過這種循環(huán)方式,除動、植物維持自身運動而消耗部分能量外,其余能量皆用來維持新生組織,從而形成了食物圈內的能量循環(huán)。
初夏是動物迅速繁衍和成長的時節(jié)。成群的小蝌蚪、昆蟲蛹和蝸牛貪婪地飽食著豐盛的食物。但與此同時,這些小動物又變成食肉動物,諸如甲蟲蛹、蜻蜓蛹、蠑螈和小魚的美味佳肴,而越來越少。一些更大的食肉動物如鯉魚、蒼鷺、水獺、水貂等又以這些較小的食肉動物為食。由此而形成了自然界的食物鏈,即由植物到食植物的動物,由食植物動物到較小的食肉動物,由較小的食肉動物到較大的食肉動物的食物轉移過程。而當食肉動物死后,它們又為新生植物留下了很多營養(yǎng)成份。因此,從長遠來看,大自然中的營養(yǎng)成份并沒有消失,而是一代一代地延續(xù)下來。
仲夏的河塘真是五彩繽紛的世界:幽紅色的大麻葉澤蘭、黃色的圣約翰蒿、高大的紫色黃連花、玫瑰紅的柳葉草以及毛茛植物都爭紅斗綠。呈現出一派迷人的景象。水面上含笑的百合花和拳參業(yè)不甘寂寞,為仲夏河塘倍添風采。隨著花瓣的飄落,早開的花朵開始枯萎,新的花蕾從花冠上冒了出來。
河塘動物進入仲夏后,不再似池塘和初夏那樣急劇繁衍。這些動物長大后陸續(xù)地告別了河塘生活而另辟棲居地。留在河塘的為數不多的動物幼子忙著為過冬囤積食物。長大后的青蛙和蟾蜍已能用肺呼吸,并準備嘗試“登陸”的滋味。小蠑螈呆在水里過冬,成年蠑螈將棲居別處。隨著動物的成長,越來越多的動物將依依不舍地離開河塘。
日照的減少和白晝的變短預示著秋天的來臨。在秋天,河塘內生物的活動減少了,它們都在為過冬作準備。夏鳥飛走了,但塘內很快又擠滿了從遙遠的北方飛來的水禽動物,入黑雁、天鵝和尖尾鴨等。哺乳動物和宿鳥正美美地享受著成熟的果實,并堆積起厚厚的脂肪過冬。由于凜冽的寒風卷走了樹葉,河塘兩岸變得異;氖彛蚨,動物們的棲身地減少了。
冬天的河塘不再生機盎然,而呈現出一派蕭瑟的景象。也許您會問:飛蟲到哪里去了?蝸牛在干什么呢?魚類是如何過冬的?……。事實上,各種動物都用它們獨特的方式熬過這凄寒的季節(jié)。“冷血動物”過冬如“度假”;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則到陸上棲居地進行冬眠;魚類、水下昆蟲、軟體動物機蚯蚓卻早早地藏身于塘底,以免挨凍。它們的體溫隨著水溫的降低而變冷,因而僅需要很少的能量和食物就能過冬;其余一些小動物的過冬過冬方式令人驚嘆:它們的成蟲在秋天產卵,爾后死亡。開春卵孵化后又逐漸長成成蟲。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