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禍他人 - 青粉蝶與青斑蝶
蝴蝶的擬態(tài)現(xiàn)象曾有過大量的研究,且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在熱帶蝴蝶中有如此眾多的蝴蝶在外形上非常相似而事實上卻是完全不同的種或不同的科,這無疑是最令人注目而又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之一。擬態(tài)的概念是基于這樣的設(shè)想:某些種類的蝴蝶對鳥及其他捕食性天敵來說是令其厭惡的,不可口的或不可食的,且這些種類具有醒目的“警告”色讓捕食者識別而避開它們;另一些無害而又很可口的蝴蝶則采用了類似的花紋以獲得保護,因為捕食者誤以為它們是不可口的種類而離之而去。不可口的蝴蝶被當作“模型”,而可口的種類則被稱為“模擬型”。
很容易想象到,擬態(tài)在自然選擇過程中不斷完善,以致于有些時候它們與模型之間是如此地相似,只有通過仔細檢查它們的脈序才能區(qū)分開來。越與模型相似的擬態(tài)越容易被捕者誤認為模型,因而也更容易逃避捕食。相反,擬態(tài)程度差的蝴蝶將不被誤認為模型,因而更容易受到捕食。在這種壓力下,擬態(tài)差的個體將逐漸被消滅,僅留下那些與模型很相似的類型。擬態(tài)常擴展到行為方面,以致于模擬者采用模型種的習性和飛行行為。任何與模型行為不相符的模擬者都將在自然選擇的長期過程中被淘汰。只有一些難于下咽的蝴蝶被捕食以后,其余部分的蝴蝶才能幸免。如果蝴蝶種群含有高比例的可食性模擬者, 捕食者就有很大的機會捕食它們, 因而就不能很快地識別警戒色, 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保護價值。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