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
海底石油和天然氣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多棲身在海洋中的“大陸架”和“大陸坡”底下。
在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以前,有的時期氣候比現(xiàn)在溫暖濕潤,在海灣和河口地區(qū),海水中氧氣和陽光充足,加之江河帶入大量的營養(yǎng)物和有機質(zhì),為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食糧”,使許多海洋生物(如魚類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軟體動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據(jù)計算,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層中的浮游生物,其遺體一年便可產(chǎn)生600億噸的有機碳,這些有機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原料”。
但是,僅有這些生物遺體還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氣,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和過程。海洋每年接受160 4乙噸沉積物,特別是在河口區(qū),每年帶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區(qū)更多。這樣,年復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遺體一層一層掩埋起來。如果這個地區(qū)處在不斷下沉之中,堆積的沉積物和掩埋的生物遺體便越來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遺體與空氣隔絕,處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中,再加上厚厚巖層的壓力、溫度的升高和細菌的作用,便開始慢慢分解,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時期,這些生物遺體就逐漸變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氣。 生成的油氣還需要有儲集它們的地層和防止它們跑掉的蓋層。由于上面地層的壓力,分散的油滴被擠到四周多孔隙的巖層中。這些藏有油的巖層就成為儲油地層。有的巖層孔隙很小,石油“擠”不進去,不能儲積石油。但是,正因為它們孔隙很小,卻是不讓石油逃逸的“保護殼”。如果這樣的巖層處在儲油層的頂部和底部,它們就會把石油封閉在里面,成為保護石油的蓋層。 分散在砂巖中的石油并沒有開采的價值,那些油氣富集的地方才具有開采價值。淺海的地層常常是砂層、頁巖、石灰?guī)r等構(gòu)成的,這些都叫沉積巖。沉積巖本來應當成層地平鋪在海底,但由于地殼變動,使它們彎曲、變斜或斷開了。向上彎的叫背斜,向下彎的叫向斜。有的像饅頭一樣的隆起,叫穹隆背斜。有些含有油氣的沉積巖層,由于受到巨大壓力而發(fā)生變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qū)。所以背斜構(gòu)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zhì)學上叫“儲油構(gòu)造”。通常,由于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gòu)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qū)。所以背斜構(gòu)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zhì)學上叫“儲油構(gòu)造”。通常,由于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gòu)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