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探索峽谷之最
世界之最非它莫屬
壯美山河 獨具特色
豐富資源 自然遺產(chǎn)
合理開發(fā)部分資源
峽谷風物天地共存
峽谷人文 自然淳樸
探索水汽通道探秘
徒步穿越峽谷手記

  大峽谷考察 壯美山河 獨具特色  > 大峽谷形成新識
        

  大峽谷的“山河”,其“山”主要指大峽谷圍繞的南峰,“河”是指大峽谷本身。山、河的形成是相輔相成、互相聯(lián)系的。這里要特別強調山、河形成的地質基礎?疾煅芯勘砻鳎髰{谷在地理上處在北半球中緯度青藏高原東南部,北東向的東喜馬拉雅山,北西向的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和近南北向的橫斷山脈交匯復合的部位,山系集結,高山峽谷,山特別高聳,河特別深切。

大峽谷的成因--板塊擠壓和地幔上涌

  在地質構造上,它處在南側印度板塊以北北東方向主動漂移,向相對被動的歐亞板塊(青藏板塊)擠壓,以低角度向下俯沖、碰撞,而東側又受到強大的太平洋板塊作用力的抵制。在這樣復雜的復合的構造作用下的“擠角”部位(大峽谷拐彎地區(qū)),應力集中,擠壓、強烈抬升、變質變形。殼、幔物質相互作用,地幔物質上涌、旋動,“熱渦”作用等等,它們與地球各種外圈層相互作用,地質上形成復雜的、即通常稱為喜馬拉雅東“地結”。構造上強烈上升、變形形成復雜的構造弧彎,地層巖石至少受過兩次以上的變質作用,出現(xiàn)的主要是一套中深程度的變質巖系。大峽彎內側還發(fā)現(xiàn)高壓麻粒巖,即以南迦巴瓦峰為中心的地區(qū)出現(xiàn)的是中、晚、元古代的角閃巖相-麻粒巖相巖石。復雜的構造弧彎由于強烈的變形和斷裂錯移而成,蛇綠混雜巖殘片零星出露,主要出現(xiàn)花崗質糜棱巖帶。據(jù)考察和地質測年表明,以南峰為首的中深程度的變質巖系,鉀氬年齡值為7.4億年,相當于前寒武紀古老的巖層,與南側古老的印度地塊的地質年齡相仿,是喜馬拉雅我國一側發(fā)現(xiàn)的地層年齡的最高值;而古地磁測量表明,白堊紀以前南迦巴瓦峰的位置還在現(xiàn)今的北緯13度附近地方,而現(xiàn)在則處在北緯29度30分的位置,也就是說,自白堊紀以來,南峰為主的地區(qū)已隨大陸漂移北進了近15個緯度(當然南迦巴瓦峰本身成為斷塊上升山峰是較年青的)。板塊的作用,應力的集中和釋放,表現(xiàn)出地殼的強烈上升,地震的高強度和高頻度發(fā)生,高溫地熱顯示,以及低密、低磁、負重力的固體地球物理的表征,表征大峽彎地區(qū)地幔物質上涌,擠壓旋扭活動,是地球上有數(shù)的“地熱渦”之一。據(jù)礦物裂變徑跡測試結果表明,15萬年以來大峽谷地區(qū)的上升量達到30毫米/年,是地球上升最快的地區(qū)之一;在這樣的地質和構造基礎上,加以強大的流水為主的外營力作用,是大拐彎峽谷山、河的主要成因。在上述這樣的地質環(huán)境基礎上,大峽谷的山河組合在一起,出現(xiàn)在三大山系(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橫斷山)的交匯和三大板塊交互作用復合的特殊部位,形成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的高山峽谷地形,山系集結,地形特別高聳,河道拐彎、峽谷特別深切。形成高山峽谷的內營力主要是板塊構造的作用,地幔物質的上涌,“熱渦”的出現(xiàn),殼幔物質的交互作用和運動,導致的地殼強烈上升,物質的流動、變形、變質(包括地縫合線在內的這樣深大斷裂構造,以及正斷層、壓性斷裂構造變形在內)。外營力主要是年平均2000立方米/秒的雅魯藏布江巨大水量的侵蝕和切割;谷坡山坡的各種坡面重力作用的侵蝕剝蝕以及高山部分冰雪作用的侵蝕、嚙蝕作用。帶著上千流量的巨大水量的世界最高大河的雅江中上游,主要適應東西向的地縫合帶發(fā)育,由西向東來到米林縣派鄉(xiāng)以下,迎面遇上以南峰為首的北東向東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它必然只能尋找地殼上的薄弱部位,穿鑿在強烈上升的南峰和加峰之間,圍繞南峰作大拐彎而流,形成世界最奇特的拐彎、最深峻的大峽谷是自然的事情。當它從墨脫以下離開南峰還是繼續(xù)流動切割在同樣作強烈階段性上升的青藏高原東南急斜坡上,形成連續(xù)的峽谷也是必然的事情。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連續(xù)V形的峽谷總長達504公里。最后,從青藏高原東南坡麓海拔只有155米的巴昔卡流出國境。往下河性不再是峽谷,流動在印度大平原上,連名字也改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了。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