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 多個顏色印刷品的印刷      

 
  印刷術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fā)展和傳播
  活字印刷開創(chuàng)新時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古代印刷技術的轉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術
  從現在走向未來
 

 

多色套印技術的發(fā)展與彩色印刷的萌芽

  多色套印術源自西漢時期織物印染中的多色印花。而書籍的多色套印則與手抄多色書籍相關。

  1941年發(fā)現一部元代順帝至元六年(1340年)中興路(今湖北江陵)資福寺刻印的《無聞和尚金剛經注解》就是用兩色印出的。其經文為紅色,注解為黑色,卷首刻有靈芝圖也是兩色相間的。這是中國現存時間最早的朱墨兩色套印書籍的實物。元代至元六年雙色套印《金剛經注》系現存最早套印本,并非最早套印品。這一點史學界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原存南京,現收藏在臺灣。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套版印刷術用于印書的時間,至遲不會晚于十四世紀。

《金剛經注》

  由于套版印刷技術比較復雜,刻印一部書籍,比單版雕印費時、費工,成本也高,在群眾中不易推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普遍應用。到了明代后期,才開始盛行起來。

  現存明代最早的套版印刷書籍,有萬歷年間刻印的《閨苑十集》。其初刻為單印本,原名《女范編》,于1602年由安徽歙縣黃尚文作傳,程起龍繪圖,黃應瑞刻印出版。內容是從秦代至明朝的列女傳記,每人立一傳、繪一圖!堕|苑十集》是于1602年至1607年在上書原版基礎之上,應用套版技術雙印出版,以墨版印原文,以朱色印批評與圈點,F存明代最早的另一部套印本是1605年左右歙縣工人刻印的《程氏墨苑》。該書已應用色彩,但仍為兩版套印,其它顏色是用的涂色方法。

  另外,新安黃一明刻的《風流絕暢圖》,也采用涂色方法進行彩色印刷。其中人物的衣飾、膚色、目光以及窗幃配景等,都印得很逼真。他所刻印的《花史》,也是在一塊雕版上,按照花的特點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顏色,然后一次印刷出彩色品來。這種印刷的最大缺點是:(一)要求必須有很高技藝的涂彩水平,印刷者應有一定的繪畫知識;(二)在不同顏色的交界處,往往混淆不清,從而難以印出近似原作的印刷品。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有人就試驗把每一種顏色分別刻一塊版,然后再依次逐色進行套印。于是就出現了饾版、拱花印刷。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