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 多個顏色印刷品的印刷 |
|
多色套印技術的發(fā)展與彩色印刷的萌芽多色套印術源自西漢時期織物印染中的多色印花。而書籍的多色套印則與手抄多色書籍相關。 1941年發(fā)現一部元代順帝至元六年(1340年)中興路(今湖北江陵)資福寺刻印的《無聞和尚金剛經注解》就是用兩色印出的。其經文為紅色,注解為黑色,卷首刻有靈芝圖也是兩色相間的。這是中國現存時間最早的朱墨兩色套印書籍的實物。元代至元六年雙色套印《金剛經注》系現存最早套印本,并非最早套印品。這一點史學界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原存南京,現收藏在臺灣。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套版印刷術用于印書的時間,至遲不會晚于十四世紀。
由于套版印刷技術比較復雜,刻印一部書籍,比單版雕印費時、費工,成本也高,在群眾中不易推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普遍應用。到了明代后期,才開始盛行起來。 現存明代最早的套版印刷書籍,有萬歷年間刻印的《閨苑十集》。其初刻為單印本,原名《女范編》,于1602年由安徽歙縣黃尚文作傳,程起龍繪圖,黃應瑞刻印出版。內容是從秦代至明朝的列女傳記,每人立一傳、繪一圖!堕|苑十集》是于1602年至1607年在上書原版基礎之上,應用套版技術雙印出版,以墨版印原文,以朱色印批評與圈點,F存明代最早的另一部套印本是1605年左右歙縣工人刻印的《程氏墨苑》。該書已應用色彩,但仍為兩版套印,其它顏色是用的涂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