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印刷術的起源 > 印刷的發(fā)明與相關技術 |
|
雕刻文字與印刷術的發(fā)明什么是文字的雕刻方法
一句話,文字的雕刻就是利用某種工具將文字刻在不同物體上的方法。就當時的技術條件而言,就是利有尖石、銅刀等工具將一些符號、文字如何刻在陶器、木頭、青銅、甲骨、石頭、泥土等物體上的技術。
說到這個問題,則要從古人記載事件開始。古人的記事的方式是以"結(jié)繩記事"和"刻木記事"開始的,特別是"刻木記事"可以說是文字的雕刻的前身。隨著文字的演變,刻木的內(nèi)容開始從簡單的符號到文字符號,并且雕刻技藝也有了很大的改進。這一技術,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大約在公元前26世紀,我國的南北各方,幾乎同時存在著帶單色或彩色圖案的制陶技術。這些陶器上的圖案,有的是刻上去的,有的是則是通過一種類似于印刷版的印模拍印上去的,這種拍印技術包含印模制作、拍印和獲取印跡,為手工雕刻和轉(zhuǎn)印復制和初期形式。與此同時,還有刻劃在洞壁之上的符號和樹皮布印花等與印刷術的發(fā)明有關的手工雕刻技術在應用中。無疑,這些都是萌芽中的手工雕刻技術。
手工雕刻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是殷商時代的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字的雕刻運筆有力,輕重疾緩有致,筆畫粗細、轉(zhuǎn)折圓潤自然,這說明這個時期文字的雕刻技術很成熟,而且應用廣泛。
文字雕刻技術的再次進步,則要屬西周時代青銅器上的金文了。青銅器上的金文有的是直接刻上去的,有的是先制做字范(相當于印刷中的字模)后鑄造的。刻制字范要求雕刻的深淺適宜,字為反字。對于單個的字范而言,則需要在拼排后才可進行鑄造。這種方法是轉(zhuǎn)印刷復制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實踐,而且單字反體字的拼排,也給后來的雕版印刷和活字版印刷的發(fā)明以啟示。
在古代生活中廣泛使用,有一種被人們稱作"幾何形印紋陶",或簡稱為"印紋陶"的陶器,這種陶器的特點是陶器表面裝飾著各式各樣的、由線條排列或交織成的幾何形圖案和花紋,而且這些圖案和花紋,既不是描繪的,也不是刻劃的,而是采用一種類似于印版的印模拍印上去的。
拍印技術,對印刷術的發(fā)明來講,有三方面的意義:其一,所用印模是手工雕刻的,且這種印模為人們精心刻制,與印刷術中的雕刻印版頗似;其二,印紋陶上的印紋,是印模上的雕刻印紋轉(zhuǎn)印上去的印跡,是印模圖紋的復制品,開轉(zhuǎn)印復制術之先河;其三,新石器時期的印紋陶,有不少是彩陶,圖案由幾種顏色組成,必給印刷術中的彩色套印術以啟示。 新石器時期出現(xiàn)并流行的、與印刷術有關的工藝技術,除手工刻劃的文字符號和手工拍印花紋圖案外,還有一種樹皮布印花工藝,為當時人們廣為應用。樹皮布印花泛指在樹皮布上印制花紋圖案的工藝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