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義”傾向
|
馬塞公寓 |
“粗野主義”(Brutalism,又譯野性主義)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喧噪聲一時的建筑設計傾向。它的含義并不清楚,有時被理解為一種藝術形式,有時被理解為一種有理論有方法的設計傾向。對它的代表人物與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粗野主義”這保名稱最初是由英國的一對第三代建筑師,史密森夫婦(A.&P.Smithson,前者生于1928,后生于1923)于1954年提出的。
|
馬塞公寓 |
可能這個名稱使人聯(lián)想到勒.柯.布西耶的馬賽公寓大樓與昌迪加爾行政中心的毛糙、沉重與粗魯感,于是“粗野主義”這頂帽子被戴到馬賽公寓大樓與昌迪加爾行政中心建筑群的頭上去了。
要了解“粗野主義”的理論根據(jù)還得從提出這個名稱的史密森夫婦那里去尋求。史密森說:“假如不把粗野主義試圖客觀地對待現(xiàn)實這回事考慮進去——社會文化的種種目的,其近切性、技術等等——任何關于粗野主義的討論都是不中要害的。粗野主義者想要面對一個大量生產(chǎn)的社會,并想從目前存在著的混亂的強大力量中,牽引出一陣粗魯?shù)脑娨鈦怼薄_@說明“粗野主義”不單是一個形式問題,而是同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要求與條件有尖的。
|
馬塞公寓 |
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是不惜重金地極力表現(xiàn)優(yōu)質鋼和玻璃結構的輕盈、光滑、晶瑩、端莊及其與材料和結構一致的“全面空間”;而“粗野主義”則要經(jīng)濟地,從不修邊幅的鋼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毛糙、沉重與粗野感中尋求形式上的出路。
“粗野主義”假如單從形式上看,其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說,在歐洲比較流行,在日本也相當活躍。它到六十年代下半期以后逐漸銷聲匿跡。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