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探索
出于對自由飛翔的渴望,人類從未放棄對飛行的探索。然而在1783年蒙特哥菲爾兄弟的熱氣球載人升空之前,飛行對人類來說只是一個夢想。但幾千年來,許多先行者為飛行做出了種種努力,他們不懈的探索為后人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些勇敢者們的壯舉,銘記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
(一)飛人悲歌
古代人認為人之所以不能飛,是因為缺少翅膀,因此,只要造出一個合適的翅膀就能像鳥兒一樣飛翔了。早在中國西漢,就曾有人用鳥的羽毛制成翅膀,綁在身上從高臺上跳下并滑翔了幾百步。歷史上還曾出現(xiàn)過不少類似的"飛人"。
這些"飛人"大都綁上自制的飛翼或翅膀,然后從高處跳下滑翔,他們本想象鳥兒那樣拍拍翅膀直沖云霄,然而結(jié)果大都不傷即亡。1507年約翰.達米安從蘇格蘭的斯特林城堡跳下,結(jié)果摔斷了大腿骨;六百年前一個被稱作"君士坦丁堡的撒拉遜人",穿上一件寬大的帶硬性支撐的斗蓬從高處跳下,結(jié)果一根框架中途折斷,斗蓬立即垮下來,他當(dāng)場墜地身亡。而意大利的GB丹蒂,他1503年試圖用自制的翼飛行,摔了下來,幸運的是他仍然活著。不過"飛人"中也有較為成功者,例如歷史上曾有兩位"飛行僧人":一個是英國牧師奧里佛,一個是布拉澤.西普里安,后者據(jù)稱在1780年從一座山的山頂下滑翔了下來。比較可靠的記錄是在17世紀,一個土耳其人赫扎芬.塞萊比從博斯普魯斯海岸的一座塔跳下,飛行好幾公里,最后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個集市上。不過總的來說,"飛人"都沒能如其所愿地飛上天空。
也許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飛人"的舉動荒唐可笑,然而正是由于他們不計犧牲勇敢的實踐,才邁出了人類飛行的第一步。
(二)撲騰翅膀的飛機
17世紀之后,"飛人"日漸減少,一種叫"撲翼機"的機器出現(xiàn)了。撲翼機處于古代飛人向滑翔機和飛機過渡的階段,是航空史上一大進步。
在談到撲翼機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兩位偉大的設(shè)計家:羅杰.培根和列奧納多.達.芬奇。
羅杰.培根是13世紀的芳濟各會修道士,他所設(shè)想的東西非常近似于20世紀的飛機。在1250年左右,他在《工藝和自然的奧秘》一文中描述:"供飛行用的機器,上面坐一個人,靠驅(qū)動一臺器械,靠人造翅膀上下扇動撲打空氣,盡可能地模仿鳥的動作飛行。"培根還曾設(shè)想當(dāng)飛船在大氣中漂浮時,通過"液體燃燒"使之保持飛行。
在15世紀,達.芬奇不僅是偉大的畫家,也是航空史上的偉人。他精通解剖學(xué),曾深入的研究過人類如何模仿鳥類飛行。他實際上是降落傘和直升機的發(fā)明人,并設(shè)計出了許多機器,有的很類似于今天有動力裝置的航空器。
培根和達.芬奇都曾設(shè)想靠上下拍打的人工翅膀飛行的機器,這便是撲翼機。
1678年,一個名叫貝尼埃的法國鎖匠巧妙地模仿鳥類撲翼的特點,制造出了一個肩上放兩根桿子,桿子各放一對長方形的活動翼,用繩索相連,手腳同時用力使桿頭向上擺時活動翼收合,向下擺動時展開,看上去跟真鳥一樣靈活的"飛行十字架",貝尼埃因此聲名遠播。據(jù)說波蘭瓦迪斯瓦夫四世時的一個意大利人,蒂圖尼.布拉蒂尼也設(shè)計出可飛離地面幾英尺高的撲翼機。
撲翼機的研究者中最著名的是耶穌會的一位牧師:勞倫索.德.古斯芒。據(jù)說他制造出了一架有些夸張的撲翼機,被稱為"鳥式氣球",似乎還成功地飛了起來。然而關(guān)于古斯芒更有意義的是1709年8月8日,他在葡萄牙國王面前做了熱氣球升空表演。
(三)用熱氣升上天空
1709年8月8日,葡萄牙王宮的使臣接待大廳內(nèi)貴人濟濟,國王陛下也親臨現(xiàn)場。古斯芒將在此進行熱氣球升空表演。他的裝置是一個盆型小船,上面蒙有粗帆布。古斯芒將各種酒精和燃料放在船下面點燃,小船搖搖晃晃,趔趔趄趄,終于離開了地面。大廳內(nèi)一片驚嘆之聲。然而小船飛到不高的高度就偏離了上升方向,一頭撞在墻上,接著便燃燒起來,在下落的過程中還燒著了來自東方的華麗的垂幔和它撞上的其它東西。古斯芒的尷尬可想而知,他的試飛表演竟使王宮著了火!好在國王陛下還很寬容,沒有怪罪于他。
就這樣,古斯芒以王宮火災(zāi)為代價,證明了飛行是可以實現(xiàn)的。七十四年之后,蒙特哥菲爾兄弟的熱氣球便升上了天空,人類終于飛上天了。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