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制造家丁拱辰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珍,字淑原,號星南,回族,福建晉江縣(今泉州)陳棣鎮(zhèn)岸兜村人。清代兵器制造家。
丁拱辰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的后裔。他出身商人家庭,生活清貧,但他刻苦讀書,學習兵法、天文歷算、地理。17歲時,隨父親去浙東經(jīng)商,業(yè)余時間博覽群書,!办o夜仰觀星象”,“通三角八線之法”,精心研究天文,改造舊儀器,制造“象限全周儀”,以測量度數(shù)、計算時間準確而聞名于世。
道光十一年(1831),丁拱辰出國經(jīng)商,先后到過菲律賓、伊朗、阿拉伯等地,目睹了殖民者的罪惡及殖民地人民的苦難。二十年(1840),他從國外回國。同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國侵略者以其堅船利炮打擊中國,丁拱辰深感自己國家的貧窮落后,于是,他毅然棄商,決心改研軍事科技,立下“富國強兵”的宏偉志愿。特別是在魏源、林則徐等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開始潛心鉆研兵器,吸收外國先進技藝,撰著《演炮圖說》,并仿洋式,自鑄大炮40門,捐獻給清廷以抗擊英國侵略者。這些炮均采用滑車絞架,炮身可移動方向,調(diào)整射擊方位,便于操縱,是中國新一代的火炮。同年冬,他又將《演炮圖說》修訂完善,自費在泉州刊印,這是中國第一部國人撰寫的火炮制造專著,它圖文并茂,為中國軍事科技史上開拓之作。二十一年(1841),賜授六品官銜,授廣東修補縣丞。
二十三年(1843),丁拱辰經(jīng)反復實踐,將《演炮圖說》修訂成《演炮圖說輯要》,全書分四卷50篇,插圖110幅,說明并繪圖顯示各種炮式、炮彈、火箭及輕船、戰(zhàn)艦的制法和運用,成為一部介紹西方火炮制造技術(shù)的專著。
二十九年(1849),丁拱辰應(yīng)欽差大臣賽尚阿之邀赴廣西桂林制做軍器。在廣西造大小火炮106門,演試都很準確。又制造火藥、火噴筒、火箭、抬槍等武器,亦很適用。丁拱辰因監(jiān)制有功,授知縣銜,賞五品頂戴花翎。他根據(jù)在廣西造炮的經(jīng)驗,又參照中西兵器制造資料,再編《演炮圖說后編》二卷64篇,附圖81幅,進一步豐富了他關(guān)于火炮的著作。丁拱辰的著作受到魏源、林則徐、鄧廷楨等愛國將領(lǐng)的高度評價。
丁拱辰除精于火炮的制造外,還研究火車、火輪船,寫出了我國第一篇論述火車的《西洋火車輪船圖說》,設(shè)計了我國第一輛銅火車和蒸汽機車模型,首次把火車的知識介紹給我國人民。另外,他還有《增補則克錄》、《西洋軍火圖編》等軍事著作,把西洋軍火科學技術(shù)介紹到我國來,是我國近代科技領(lǐng)域的先驅(qū)。
|